民以食为天,连购物中心都是“吃”出来的。近日,不断有商业地产的统计数据显示,在全国各地的购物中心中,服装业态的比例有所下降,餐饮业比例节节攀升,大有反客为主的趋势。业内人士分析认为,购物、餐饮、娱乐52∶18∶30的购物中心业态经营“黄金比例”正在被打破,取而代之的是购物、餐饮、休闲1∶1∶1的消费模式。
现象: 购物中心“重吃不重穿”
运动服饰行业的不景气,已经开始慢慢地传导至越来越多的服饰行业。服饰行业增速下滑,对百货零售业的业绩带动作用减弱。越来越多的新型商业综合体和购物中心在招商规划中,一种“去服饰化”趋势正悄然上演,他们纷纷计划减少服装业态的招商比例,加大餐饮、娱乐等业态比重。
这一新变化并非只在深圳。日前,戴德梁行的一项统计显示,在北京不少购物中心的租户中,餐饮业的占比已经升至18%,而对租金贡献最大的服装业态下降至34%。
“购物中心是吃出来的”,戴德梁行中国区商业顾问部主管甄仕奇认为,餐饮类业态对于购物中心来说,地位越来越重要。前几年成熟的商业项目中,餐饮比例达到30%~35%还被称为特色,而现在的市场环境中,开业期餐饮业态比例达到35%已成为常态,尤其是地处城市新兴区域的购物中心项目。
原因:
购物中心“黄金比例”被打破
近年来,大型综合商业体内的美食广场普遍呈现火爆局面,商业综合体内的各式特色餐饮通常是首先吸引消费者的地方,一些特色餐饮还会经常出现拿号排队的现象。记者调查发现,深圳新开业的购物中心,餐饮基本上都是全场5折优惠,靠餐饮聚人气已成为购物中心的杀手锏。
业内人士分析,目前对于很多人而言,最大的兴趣在于发现美食,接下来才会考虑去购物消费;即便首要目的是购物消费,但餐饮休闲设施也是消费者考虑的重要元素。大型购物中心、百货商场之所以更青睐餐饮,是因为餐饮业态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,与其他商场业态相比,风险降低而且收益更快。房地产咨询公司高纬环球的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零售商在中国的扩张速度中,餐饮业增长19.6%,次于快时尚、奢侈品和大型超市,但增速在加快,逐渐体现出“购物中心不是卖出来的,而是吃出来的”的观点。
趋势:
多元化业态是发展方向
虽然餐饮成为“三方盈利”的共赢模式,但在传统模式中,由于餐饮店的租金较低,且装潢、设备、人员成本相对较高,对购物中心的利润贡献是其弱项。专家提醒,商场餐饮也要有规划。
金光华购物广场营销总监奚克栋认为,服饰是受电商影响冲击最大的行业,但是餐饮和娱乐行业就算消费者在网上享受优惠,最终也要到实体店终端进行消费,因而受电商的冲击最小。所以,未来购物中心在业态的选择上会“倚重”餐饮和娱乐行业也是必然的趋势。他强调,目前购物中心在业态布局和品牌选择上高度同质化,以前被购物中心引以为豪的国际快时尚品牌现在也是遍地开花,成为众多购物中心的标配。所以,未来购物中心想要更好地发展,必须做好差异化经营,加强增值服务和文化类营销,实行错位经营,从而形成对顾客的吸引力。
一些新兴的业态也正在被引入综合商业体里,比如海雅缤纷城的海雅大剧院、欢乐海岸的梦幻海洋馆等,都是在购物中心属于独一无二的业态。专家指出,未来的商业发展,业态更加多元化是发展趋势。餐饮比重控制在40%以内较合理,超过40%则不利于整体租金水平的平衡。体量庞大的购物中心可容纳更多的品类和品牌,这也有利于餐饮与娱乐、休闲、服饰等其他业态复合式、联动式发展。